古人云:“上醫(yī)治未病。”警示教育是一劑能夠震懾心神、讓人保持清醒、算清人生賬的良藥,其價值在于懲戒于已然、防患于未然。從紅色政權建立之初,我們黨就非常注重通過組織會議、干部培訓等形式,以學習、檢討、批評和自我批評等方式進行警示教育。警示教育,“警”的是現(xiàn)象和問題,“示”的是黨性和品行,震懾的是不收斂、不收手、不知止的人,教育的是全體黨員、干部,彰顯的是我們黨一以貫之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的鮮明態(tài)度和決心意志。警示教育開展得好,可以讓那些已經(jīng)“生病”的干部自覺主動做深入“體檢”,“無虞”者則會以案為鑒,強化紀律意識,加強自我約束。
《荀子·成相》曰:“前車已覆,后未知更,何覺時?”從近年來查處的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件看,前車之鑒難為后事之師,“看片人”終成“片中人”的教訓并不少見。比如,有的參加警示教育時心不在焉,會后空泛表態(tài),寫感想、談體會也是走過場、應付了事;有的認為自己“位卑權小”,“片中人”與自己相距甚遠,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;有的抱著獵奇心理選擇性接受,覷見貪腐情節(jié)、奢靡生活就眼中放光,遇到宣明紀規(guī)、剖析反思就不以為然;還有的看似痛恨貪腐,實則羨慕嫉妒。讀“前車之鑒”是為了走好“明日之路”,警示教育如果“濫而不實”、重“形”不重“質”,自然會出現(xiàn)“看戲”不“入戲”、左耳進右耳出、過目就忘等“一陣風”問題。如果警示教育不能觸及靈魂深處,達不到警醒的效果,有則改之、無則加勉就無從談起。
警示教育要出實效,需多措并舉、精準施策。既要考慮被警示對象的群體特征和崗位區(qū)別,從典型案例中分門別類、精挑細選;又要在形式載體上結合實際予以創(chuàng)新,在提高警示教育說服力、穿透力、震懾力上下功夫;還要在推動警示教育常態(tài)化、制度化上多實踐、多探索,注重從靈魂深處挖掘、向思想根源發(fā)力。開展警示教育猶如敲警鐘,敲一次要有一次的震懾、警醒、啟示、教化效果,如果僅滿足于震撼一瞬間、激動一陣子,甚至風過無聲、雁過無痕,就不能真正把“寫在紙上的教訓”變成“刻在心里的敬畏”。
來源:中國紀檢監(jiān)察報